泛泛泛科学Podcast这里听:
2022 年重磅第一集,泛泛泛科学惊动武林的「性教育专题」回来了!今年主题「谈性先修班」将介绍各种 18 岁以下就该了解的「非 18 禁」性知识。因此不管你是未成年还是老司机,都该来听听是否还有你不知道的性事。
本集节目,我们再度请到节目史上收听率最好的「流量王」——同志谘询热线,与我们聊聊青少年的性向迷惘。「想跟什麽性别的人上床」能代表你的性向吗?网路上的性向测验真的准吗?该如何面对「出柜」这个大难题?家长该如何接受「同志孩子就是你的孩子」的事实?
- 01:01 「性向困惑」比青春期来得还早
多数国外研究显示,人们对自身性倾向产生困惑的年纪,平均为 9 至 12 岁之间,比台湾普遍认定的国、高中青春期还来得早。夜盲也解释,此年纪孩童还处於小学中高年级,可能较难表达内心感受,再加上直至青春期荷尔蒙作祟,性慾表现可能才较为明显,性倾向才会更为明确。y 编表示,自己直到成年才开始摸索自身性倾向的可能性,也觉得若在求学期间就察觉、辨认,便能更早认识自我。
- 05:36 「想跟谁上床」代表你的性向吗?
夜盲说明,「性倾向」 分为三个面向:一是你对什麽性别产生性慾,二是你与什麽性别发生性行为,三是你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为何(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若从身心精神科来看,若一个人对性的慾望、行为与认同一致,十分肯定自身性倾向,代表其身心状态较为健康;反之若不一致,如一个人与同性发生性行为,却无法认同自己为同性恋,身心状态较容易出问题,较常发生在社会氛围较保守的环境,或者年长者及「深柜」同志身上。
延伸阅读:
【同婚周年】年轻人的同志比例有多高?由统计研究看见身边的「非异性恋者」
- 08:18 性向测验当「游戏」玩就好
虽然网路坊间流传各种「性向测验」,但夜盲建议当「趣味测验」就好,目前学界并无研拟出任何「测量性向」的量表。夜盲也表示现在网路资讯发达,并且有许多出柜 LGBT 名人接受访谈,青少年同志若要了解自身性向,很容易从中摸索探询。然而,他也提及由於在女性的同侪关系或校园环境,对性别议题较为开放,因此女性在探索性向时,较能找到支持对象;相对而言,男同志较容易遇到不友善对待,求学期间也较不敢出柜。
- 15:06 性向无法被「外力」改变
现今台湾社会更为开放,讨论性倾向、性别认同与性别气质,逐渐由以前的「两性」讨论,转而以「性别光谱」讨论每个人「多元性别」的可能性,性别可能随时空环境、身心状况有所流动的观念,也逐渐被大众接受。虽然科学家对人的性向差异仍未有定论,但已有证据指出,性向无法因「外力」介入而被强制改变。因此,夜盲也呼吁师长们,让孩子自在接纳自身的慾望或情感,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维持更健康的的身心状态。
延伸阅读:
同性恋不是病!WHO声明同性恋相关心理疾病没有科学基础
「勃起」能测出性倾向?关於阴茎充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 18:57 青少年探索性向时间已大幅缩减
台湾社会在推动性别议题上,已有显着的进步,青少年同志探索性向的时间,也大幅缩减。夜盲举例,过往耗费十余年时间,才确认自身性向,但资源更丰沛的当代青少年,可能仅花一年就足以认识自己。不过,也由於现在网路资源丰富,青少年仍可能从中获得错误资讯,因此夜盲认为,学校正规体系的性别教育依然重要,能让孩子对自己身体与慾望有初步认识。
- 23:07 出柜的「温水煮青蛙」策略
青少年出柜的风险在於,多半还未有经济能力,仍需倚靠家长照料,社会历练通常也不足,相对成年人较无支持资源,也较难面对出柜後社会的敌意,若选择与亲近同侪出柜,也得看该环境对同志的接纳程度而异,仍可能遭受不友善对待。夜盲分享,许多青少年出柜采「温水煮青蛙」策略,先和朋友或家人分享同志、LGBT 族群相关时事,试探他们对新闻的想法,再逐渐调整他们的刻板印象,如确认他们有接纳同志的可能性再出柜。
- 30:10 与家长出柜前的「行前准备」
对青少年同志来说,与父母或亲近长辈出柜通常最为困难。夜盲建议,可先向价值观较相近的兄弟姊妹出柜,也可和性别友善的长辈亲戚透露,他们都可能成为支持来源,待向父母出柜後,作为「润滑剂」与父母沟通。此外,他也提及,出柜前可先从争取自己想念的科系、希望发展的兴趣,让父母了解你已是独立个体,做事深思熟虑,并非冲动行事,同时也能在意见不合时,先练习面对摩擦、调解冲突,作为出柜前的「行前准备」。
延伸阅读:
【同婚周年】长辈愿意来参加同志婚礼吗?该如何「出柜」?同志与家人的互动样貌研究
- 34:53 出柜後不被接纳怎麽办?
青少年同志出柜与否仍依个人意愿,如果意识到身边环境不宜出柜,如何把「柜子关好」也是课题,例如:社群上开小帐、分身帐号,以免家人发现同志身份。如果出柜後,家人反应不尽理想,讲出令人难堪的重话,夜盲建议青少年不要「往心里去」,家人可能仅是一时难以接受事实,也许短时间先不提相关话题,让他们有时间消化。如家中仍有许多冲突,也须找到支持自己的资源,如:向朋友、辅导老师或同志热线倾诉,或参加热线的青少年同志聚会等。
- 39:24 家长面对「小孩是同志」的事实
夜盲在同志谘询热线服务时,接触的同志家长常会希望尽快「解决」小孩的出柜问题,甚至询问是否孩子的性向仍有「转圜余地」,情绪多半低落且焦虑。因此,他建议家长要先缓和自身情绪,找寻抒发心情管道,或寻求专业医疗协助,稳定身心後再试着阅读性别书籍、接触相关团体等,理解同志及 LGBT 族群,再与孩子好好沟通。他也再度强调,性向无法被外力影响,因此家长更应学习调适,孩子可能与你理想中的「不一样」。
延伸阅读:
歧视同志可能「治疗」吗?
- 44:24 同志孩子还是你的孩子
青少年同志向家人出柜,代表愿意展现自身真实状态,希望家人能理解并接纳。夜盲提醒同志家长们,孩子尽管多了「同志身份」令你感到陌生,但本质仍与过去无异、依然是你的孩子,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应有所差异。他也提及,许多父母得知孩子为同志後,开始转念并正向思考,认为这是孩子给予他们的课题,应要好好面对。现在的同志谘询热线,也有提供同志家长的谘询服务,青少年同志聚会也开放线上场次,让相异县市的同志也有机会认识、扶持彼此。
- 情慾、性别、身体与性犯罪——科学视角下的性教育
- 如何打造科学家的房间!科学实验室EP.6 — 会动的AR绘本
- 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当玻璃小球浮起时测量气温~伽利略温度计
- 交换礼物大赏!QUALY 醉爱北极熊酒瓶塞
- 数学好无聊、不实用,到底为什麽要学数学?
- 给大人玩的理财桌游,从此航向财富自由!
- 交换礼物首选、推理迷必买!台湾推理作家协会20周年限定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