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驾驶肇事,并不是最多人伤亡的交通事故,虽然相关宣导与罚则一直有在加强,但由於「随机」、「难以预防」、「应报正义难寻」等特性,只要相关消息传出,总会令人特别难受。新闻媒体也很清楚,为了建构新闻价值,报导通常会极尽所能把肇事者描述成糟糕、邪恶之人。
但事实上,在意外发生的前一秒,这位酒驾者就跟你我一样,只是个一般人,可能特别失意,或是非常快活,但他并不想伤害谁;可也正因为这样,不只受害者,乃至於整个社会的合理怒气,都无处安放。
(延伸阅读:演员吴慷仁针对酒驾罚则脸书贴文下,Leon Huang 黄致豪 律师的回应、以及李俊宏医师的文章)
想改变行为,不能只改变行为
我认为要消除酒驾,不能只针对行为本身,因为提高罚则跟事故下降不完全是线性关系。心理学上有一比喻:象、骑象人,以及路径。象代表我们的直觉冲动,骑象人代表我们的逻辑判断,路径则代表行为实现的方向,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任由力大无穷的大象决定要做什麽跟怎麽做。
举例来说,早上很冷,你心中的大象想继续睡,但骑象人说得赶快起床上班。若大象赢了,骑象人还会帮忙解释,例如「还有特休可以请」,「有人可以代班」,「若上班时想睡效率也不彰,不如继续睡」等等。若对此主题感兴趣,请参考《学会改变》一书。
如果你不想当每天早上都迟到或请假的人,就得让心中的骑象人更有方法地引领跟训练大象,例如利用《原子习惯》、《弹性习惯》里的建议,这就不多谈了,欢迎大家找书来参考。
让心中的大象顺着路走
我们都知道,大象力量很强。如果你也有在下着冷雨的周一早上赖床迟到,或找藉口请假的经验,那就不要质疑会有人喝酒开车、打瞌睡开车、吸毒开车……无论我们怎麽针对个人宣导告诫都一样。
因此在个人层次之外,想解决整个社会的问题,政策制定者需要打造一条好走的路径,创造一个环境,让听话的大象或顽皮的大象,都往这条路走。不是因为被鞭斥或威吓,而是让人们心中那组骑象人跟大象都觉得,这条路径很自然、很正常、很好走。
让贩卖者跟制造者负责
在酒驾这个题目上,路径不外乎「酒」、「车」。就跟美国的枪枝问题一样,他们没有办法禁枪,所以只能强化溯源,让枪枝贩卖者跟制造者负起责任。
同样的,如果我们没有打算禁酒跟禁止人类驾驶,那就要溯源,让酒类制造者跟贩卖者,以及车辆制造者跟贩卖者,为其产品造成的社会负面外部性负起责任。
社会要有共识,来要求酒跟车的贩卖与制造者负起连带责任。有共识,才有可能立法。这像是现在人们对於排碳跟气候变迁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了理解、对於减碳有了共识,立法要求排碳大户负起责任、用绿电、付碳税,才言之成理、得到民意支持。而排碳大户也会为了避免成本不断提高,积极改良制程、节水节电,做循环经济。
想像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可以接受,为了避免病毒传播开来,到任何一个地点,都要用手机扫描 QRcode,便於溯源跟控制扩散,那能不能也要求每一个饮酒的人在喝酒之前扫描酒瓶跟场所?
每次查获酒驾,不管有没有意外,都要公布酒驾者喝的酒是哪个牌子的酒、贩卖的场所是哪一间、哪个厂牌的车辆、哪家公司卖的车。
然後这些企业才会开始感受到「酒驾造成的外部性」被内部化了,变成自己肩膀上的事情了。企业会比政府更能想出聪明的办法,让酒驾数字下降,同时维护自己的营收。
期待企业主动扛责、定规则
其实为了防酒驾,政策已经很多,例如让指定代驾变成文化、让计程车业者提供代驾便利服务、鼓励或要求提供饮酒的场所负起劝导责任、在从小到大的教育场景中不断灌输、提高肇事者刑责吓阻等等……就在本文发布的今天(2022.1.24)立院三读刑法及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修正,「再次加重酒驾刑度、增订并科罚金最高三百万元。初犯肇事致人重伤或死亡,就没入车辆。同车共责罚锾增加、酒驾累犯的年限从五年延长为十年, 酒驾累犯公布姓名照片。」
然而这些措施过去到底有没有效,以後会不会有效,其实需要研究。例如全球已开发国家都有饮酒吸菸比例下降的情形,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人们有了更上瘾的手机跟游戏,而且缺乏社交。但同时,新的车祸肇事原因也随之诞生:边开车边用手机。
不同於酒驾,手机跟汽车制造商已经提出许多方式来减少人们开车时用手机而分神的情况,例如你的手机上应该就有「开车模式」。(我的 iPhone 有)我很期待有企业率先提出作为,在被规定限制前,成为规定制定者。
最後,虽然我期望自己理智看待酒驾议题,但身为一个小学生女儿的父亲,每次看到肇事新闻,心脏其实跳得特别快。
走在路上提心吊胆,担忧每一台马路上的车,是不是由某个神智不清的人在驾驶?因为没有人行道而被迫走在马路上的我们,会不会在下一秒就遭殃?想到自己可能永远没办法放心让她自己上下学,也会笑自己是不是保护过度;但住在台中,只要出门就必然看到好几起交通事故,也坐实了我的担忧。
如果我们能够用集体的智慧跟合作,把这个拥挤且跟疫区比邻的国家,变成世界上应对疫情最好的国家,我们当然也能够成为大幅减少酒驾或其他危险驾驶,乃至於把整体交通安全,做得比现在更好许多的国家。我是这样想啦。
水熊虫真的能跟量子位元「量子纠缠」吗?
- 逼近 50% 的癌症研究实验无法被重现?RPCB 耗时 8 年点出「再现性危机」
- 大资讯时代也是大骇客时代!——你该认识的骇客新兴手法
- Omicron 变种病毒从哪来?打疫苗有用吗?Omicron 相关研究汇整
- 推理系动画毒杀利器!——认识致命的「河魨毒」